星期一, 1月 29, 2007

終於把論文寄了出去

今天終於把論文遞交出去了。

這篇論文的「原始想法」其實在七、八年前攻讀博士學位時,就完成得差不多了。但算了算,從初稿完成到現在,竟然已經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如果把寫初稿的時間也算在內,那這篇論文恐怕花了不只半年才完稿。

嗯,從這兒就看得出來,自己真的缺乏寫作的才能 -- 或者說,缺乏有效率製造論文的能力。

星期五, 1月 26, 2007

需要有網路版中文參考資訊

覺得網路上的中文參考資訊,在品質、數量、組織、以及檢索方式上,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首先,是自己的一些經驗。我寫 blog 有一個附加的目的,就是希望藉著寫些文字,來訓練自己在語文寫作與表達上的能力。既然 blog 是透過電腦與網路輸入的,想找參考資訊當然是先透過網際網路搜尋。問題來了,我竟然找不到多少「經過組織、質好量多」的參考資訊。

最近常用的,就是教育部的國語辭典了。坦白說,我覺得這部辭典在內容品質、解說範例、以及相關連結上,都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可是,網路上好像就只有這部國語辭典可用,於是就只能妥協了。

此外,即使教育部已經在網路上提供「國語辭典」與「成語典」,貓還是覺得,我們可以在網路上編一部「常用成語說明」,提供更豐富的說明、範例、相關連結、以及檢索方式。

Wiki 模式的成功,證明了網路可以匯集有心人的力量,來提供有質有量的資訊。貓和 Ankh 都覺得可以依循 Wiki 模式來建構好的辭典。學弟永倫也認為可以利用 Wiki 來分享課堂上的筆記,他認為這類的資訊分享,應該應該有助於台灣的教育。

那麼,如果要建構這樣的系統、提供所需的功能與資訊,現在缺的是什麼呢?

我想,在欠缺制度與規模的現況下,需要的應該是有心人士的分工合作,以及長時間且持續地投入吧。

-----------------------  題外話  -----------------------

對於前些時日我們的教育部長語出驚人,說『成語這個東西會讓人思想懶惰、頭腦昏鈍、一知半解』,但我寧可相信他是在「硬拗」,是為了替自己先前的失言辯解(卻不幸越描越黑)。

我覺得,成語在表達與溝通上是很重要的。成語用得適切,對文章常有畫龍點睛(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之效。

星期一, 1月 22, 2007

又見 Blogger 的問題

Blogger 很早就在控制主頁裡拿掉 Beta 字眼,推出「號稱通過測試」的正式版。


不過呢,最近他們不知道出了什麼狀況,導致伺服器經常無法提供服務。

我上週五才寫說,第一次看到 Blogger 正式版的錯誤頁面。接下來,貓在他的 Blog 裡,就訴說他因手癢,將 Blog 的內容「轉換」了一下(他沒有說是轉換什麼,大概是 character encoding 吧),結果導致亂碼的故事。

而今天早上,我又遇到另一次 Blogger 的 server error。這次是發生在欲將寫好的回應上傳時:



嗯,即使是 Google 這般有錢有勢有人才的大公司,推出的產品也不見得問題就會比別人少很多。當然啦,或許 Blogger 和其他提供網誌(部落格)服務的網站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在於使用者的數量,但... 這不也正是 Google 的強項嗎?

先前在 Blogger Beta 時,我也曾手癢按下一個「轉換網頁」的按鈕,不過每次得到的訊息都是「頁面轉換失敗」。這回貓實驗後的結果,似乎是可以「轉換成功」,但部分內容卻變成亂碼。

我這回雖然沒有手癢去轉換,但... 也還是會遇到一些亂碼問題。例如,這篇 post 的回應者「被掛掉的阿尼」就會變成亂碼「被掛掉的阿尼」;但同樣的中文名稱,在這篇 post卻可以正確顯示出來。

我不禁又想起半年前曾抱怨, Gmail 傳送中文內容,根本就不顧及信件接收者所使用的 mail client 特性,導致我收到的 Gmail 中文內容,每次都得手動轉碼才能正確顯示。

感覺起來,Google 在中文的處理上,不是經驗與努力不夠、測試的涵蓋面不足,就是從基本面上,根本就忽略了台灣人「過去經常使用」的 big5 編碼。

星期五, 1月 19, 2007

工作上的肯定與鼓勵

書上說,黑格爾 (Hegel) 認為,人都有對他人肯定的依賴。

自從項老師擔任行政職務後,除了每週固定的實驗室會議,很少能在系館或實驗室見到他。不過,昨天與今天早上、還有今天下午,他「竟然」三度到訪實驗室。(昨天早上實驗室裡有兩個人,但今天就只有我一個。項老師還問說,這些小朋友們是不是很少到實驗室呢。)

前些時日項老師承諾,要看過並修改我寫的論文。昨天早上,他問了我一些論文中的語句,問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他好根據我的原意重寫那些英文句子。

今天早上,他告訴我:「我覺得你們的系統做得很好」。「什麼系統?」我問道,一時之間會不過意來。他說,「就是你們那些 version 0.85、0.86 的系統啊」。

喔,原來是 THDL 的 prototype system 啊。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可是他第一次持肯定的語氣,稱讚這個「瑣碎問題叢生、費力費時」的系統呢。

有沒有搞錯啊,都已經四十歲了,還在乎、需要他人的肯定?

嗯... 我應該是沒有「那麼在乎」啦,但似乎也還是希望能獲得一些「關愛的眼神」。此外,從人性管理的角度來說,適時的鼓勵也應該能產生正面的效果。因此,我選擇這樣的回答:「謝謝。大家都很需要老師的鼓勵呢。」

對我來說,雖然最近對 THDL prototype 的熱忱與關心已漸漸淡去,但聽到項老師這「不知算不算遲來的」肯定,也真讓自己感到些許「終於有人識貨」的成就感。

或許,就如黑格爾所言,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肯定、支持、鼓勵、以及稱讚吧。

Blogger 的 Server Errors

剛剛第一次碰到「Google Blogger 正式版」上線後的 server errors。

起先,網頁收到的訊息是這樣的:


嗯,在 30 秒內重試?好吧,我就真的等了差不多 30 秒,結果還是一樣。有趣的是,繼續重試後,得到另一種錯誤訊息:


看來,Blogger 還有將服務中斷,分為不同的層級呢。

星期三, 1月 17, 2007

小傢伙的畫作:塗鴉

還沒有讓小傢伙上幼稚園。

雖然心裡有時也會有些擔心,沒有讓她早些接觸、接受社會規範下的教育,會不會妨礙到她未來的「競爭力」;但我隱隱覺得,在「接受比較正規的」教學前,小朋友是最天真可愛、最有自己想法與創意的。

所以,還是讓她去「雲門」學律動(就是讓她以運動肢體的方式玩),去「蘇荷」學畫畫(其實是去玩、讓她覺得畫畫很好玩)。

小朋友經常是需要鼓勵的。而我們這個小傢伙的個性,其實是很保守、很不願意嘗試新奇(因為很容易失敗或受到挫折)的事物,因此就更需要大人們(尤其是家長)的鼓勵。最近,她顯得相當喜歡畫畫。我有一次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你們說,我怎麼畫都很漂亮啊」。

比起我這個「什麼都不會」的老爸,她的畫作當然是充滿童心、創意十足。




上面這幾張圖,是小傢伙上個月的塗鴉之作。專家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童畫相當平凡;但或許是因為「敝帚自珍」的緣故,我倒是頗喜歡這些作品。將它們拍下來,作為她成長的紀念,回味起來也經常令人有股難言的感動。

星期日, 1月 14, 2007

又見學術抄襲

在中時電子報上,看到台大有醫生的論文,因抄襲而被退稿

坦白說,我現在是頗敬佩那些真有學術貢獻的學者。不是那些「每年可以生產上百篇垃圾論文」的學者,而是真有深厚學術根底、有創新的想法,又能付諸實現的那些人。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發覺自己幾乎生產不出什麼像樣的學術論文。感覺起來,如果沒有與他人合作、沒有掛名,一年能夠寫出一兩篇「像樣的論文」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現在學術競爭激烈,因此為了「求生存」(我不知道「求高升」是否更合適 ...),教授們通常需要利用論文數量來彼此傾軋。但是,那有那麼多出色的人,能夠既有學術見地、又能撰寫出好論文、而且還能大量生產?

於是,即使是國科會主委、即使是台大醫院副院長(唉,兩人還都是中研院的院士耶),也都會利用「論文掛名」來競取權位。

雖說現實的競爭、乃至於利用假科學來評比績效,是相當大的推手。但我覺得「學者的學術倫理」,或許是更深層、更重要的問題。台大醫院的會議結論也妙:「傾向認定這事件是『無心之過而非惡意抄襲但考量到台大是台灣學術界表率,應該有更高標準 ...」

無心之過」(
非故意所造成的過錯)?聽起來論文的內容和別人一樣,就像是隨意走在路上,不小心「撞衫」 -- 碰到別人「也穿同樣的衣服」。真搞不懂,究竟是與會人士個個自危,還是他們太鄉愿了啊?

鄉愿 的意思是「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不能明辨是非的人」。語出論語陽貨篇:「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星期三, 1月 10, 2007

改用 Yahoo! 的一些感想

大約一個多月前心血來潮,改用 Yahoo! 來作為預設的搜尋引擎。

忘記是什麼原因了。現在回想,很可能是因為使用 Google 已有頗長的時間,想要看看其他搜尋引擎是否有所長進。

結果還頗令我感到訝異。我發覺,Yahoo! 在中文搜尋方面,似乎已漸漸逼近 Google;有時 Yahoo! 的表現甚至比 Google 更好。例如,在中文搜尋的服務上,Yahoo! 比 Google 還要早提供「Related Search」的功能(例如,輸入『王建民』後,網頁最下方會有群組顯示「王建民桌布」、「王建民官方網站」、「王建民公仔」等),而這些群組的效果也相當不錯。

然而,或許是因為習慣簡潔的 Google 式 page layout,我對 Yahoo! 搜尋引擎的使用者介面倒是頗有意見。

首先,點選任一個搜尋結果的 hyperlink 後,Yahoo! 會開啟另一個新視窗來顯示那個網頁內容。我喜歡簡潔些、並不喜歡開啟一大堆視窗(即使是開啟在分頁的 tabs 中)。不過,Yahoo! 在約半個月前在 UI 上有了些調整,可以讓使用者選擇將連結內容開啟在原來的視窗或新視窗內,算是有照顧到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令我不解的是,Yahoo! 竟然常把「廣告連結」當作搜尋的前三筆資料呈現(雖然它有用淺藍色的底色做區隔,但佔據的版面位置相當於搜尋結果的前三筆)。我覺得 Yahoo! 在搜尋技術與市場上,應該還是落後 Google 的,怎麼會為了討好廣告商,而讓使用者必須「多花些力氣來跳過這些廣告連結」呢?

星期六, 1月 06, 2007

雜記:幾件感興趣的事

這一陣子,有幾件令自己還頗感興趣的事:
  • 很久以前,曾經 post 了一篇關於 pi 的小數計算程式。一個相當出色的數學系資訊系學弟(藍永倫,他有個網站在這兒),在前些日子的實驗室會議裡,曾大略講述那個程式背後所用到的數學原理。
  • 最近一直忙忙碌碌,被各類「比較有時間急迫性」的瑣事佔據時間,沒有能夠深入地了解(或直接向這位學弟請教)運算式推導程與實作考量。偶而想起來,還是會覺得有些可惜。
  • MPH 在幾天前的 post 中,提到「人物專訪產生器」。我也上去玩了一下,對這樣的程式頗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覺得演算法應該不複雜(大致上,應該就是樣版套用、字串比對與取代 -- 雖然要做得更好,就不是那麼容易),但效果卻頗突出。
  • 事實上,我覺得背後隱隱還有「人的閱讀方式與文字魅力」這樣的大道理在,但可惜自己並沒有足夠能力來深究。如果有時間,自己是頗想寫一個這樣的程式來玩玩。
  • 覺得實驗室在理論與實際間的取捨饒富趣味。項老師的理論背景非常強,但卻一直希望實驗室能夠做出一些「實際有用的系統」。
  • 有趣的地方是,即使這樣的企圖已經持續了十年,即使實驗室有著優秀的資訊人才、即使實驗室在經費上一直供應無缺,但... 在陳必衷的「蝴蝶生態面面觀」之後,似乎就沒有生產出什麼像樣些的系統。(我覺得它至今也依然像是實驗性質的系統:許多蝴蝶只有圖檔與名稱,沒有更深入的介紹。)

  • 我目前是認為,許多開發效率上的問題,應該與流程有頗大的關係。而思考、感受理論與實際間的差異、並參考軟體工程的理念,一直都是我相當感興趣的主題。
只是,能不能找出時間來想想、做做這些事?自己卻實在沒有把握。然而,也正因為對「是否能夠更進一步去探究」沒有把握,所以就把先它們當作「隨手雜記」吧。

後記:我弄錯了,永倫是「資訊系」,非「數學系」的學弟。

星期三, 1月 03, 2007

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

還是覺得,語文能力(尤其是運用文字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非常重要。

前些時日,和小妹談起自己年屆四十,才發覺自己從前讀書方法是錯誤的(或者說,有很大的缺陷)。記得貓好像曾說過,求學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訓練,是在於提升自己的語文和數理能力。年紀越大,越覺得自己的語文與數理能力都很差。

有趣的是,怎麼自己以前都沒有發覺?猜測起來,或許是因為自己缺乏合適的導引,又只顧著向前走,因而就疏忽、甚至習以為常了吧。

談著談著,小妹說,我對「用適當、精確的詞彙表達自己意思」的語文能力,看待得太過嚴肅了。我想,她說的是有道理,畢竟身邊多數人對詞彙的使用都只求大概,我們卻似乎仍能溝通。何必如此嚴肅地看待是否能精確使用詞彙呢?

然而,我不禁想起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這位先生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從前看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甚至覺得作者諷喻太過:在真實世界裡,哪有這麼糊塗的人、哪有這麼多人,會認同如此誇張的「差不多」行為,甚至用「圓融」來稱讚?

不過啊,現在看的感覺又不一樣了。我覺得,胡適真的是有感而發,而他的語文寫作能力也是一級棒的。而雖然自己認為,取消最後一句「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或許更具有寓言的味道;但胡適把它寫出來,對於一般讀者卻更能有切身的棒喝作用。

星期一, 1月 01, 2007

新的一年

今天是元旦,2007 年的開始呢。

昨晚太太想出門用餐,而且希望是窗明几淨、有比較獨立空間的餐廳。麻煩的是,不管往南到台北、或是往北到基隆,停車都會是個大問題。排隊停車已經夠考驗耐心了,小傢伙們若心情不好,那氣氛就會更差了。

將近六點,還是找不到合意的所在,只好先出門再說。果然,台北處處都停滿了車,一位難求。不僅如此,稍微像樣的餐廳,生意都好得不得了,許多地方甚至要排隊一個多小時。帶著小傢伙們排隊一小時?別開玩笑了,想都不敢想呢。

開車繞來繞去,最後只好到大賣場的美食街草草吃過晚餐,然後讓小傢伙吃些冰淇淋,算是向 2006 年道別,並迎向嶄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