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星期,強烈地感覺自己對於文字的使用與表達,有著嚴重的缺陷。
說起來,或許還是因為自己對文字的感覺與運用,天賦不夠、要求不高、練習不足。呈現在現實面上,就是對於許多字詞的意思 -- 不管是聽到、看到、或是自己寫出來 -- 都很容易依「表面的感覺」胡亂地解釋或運用。
長久以來,一直也以為「聰明」是個正面的詞彙。不過,在「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樣的句子裡,它似乎反而是負面的意涵比較強烈。那麼,「聰明」、或者「耳聰目明」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手頭沒有好的中文字典(看起來,我是應該需要一本好的中文字典)。翻翻英文字典,很容易就能找到超過十個與「聰明」相關的形容詞。在許多時候,「聰明」似乎是表示「接收迅速、反應敏捷」,但我在聽到或看到這個詞彙時,是聯想到這樣的意涵嗎?自己在運用這個詞彙時,是想表達這樣的意思嗎?
有趣的是,像 clever 這個字,有時就會有負面的意涵。字典上說,「clever implies quick native ability or aptness and sometimes suggests a lack of more substantial qualities」。所以,「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聰明,是不是指「cleverness」?
沒有能夠精準地描述感覺,在溝通、傳遞的過程就很容易失真。在學校裡,花費了大半的時間精力,想快速地找到「適合自己、甚至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因而「自以為聰明地」跳過需要留意練習的基本文字運用工夫。如今看來,或許自己也真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
5 則留言:
個人的一些心得...語言和文字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所以也就會因人而異,同樣的字對不同的人意義有可能是不同的,原因是意義產生在大腦的認知,而不是那個字或音有什麼必然的意義,理論上如果多看多聽是有機會記下所有字和音對所有人的意義(列舉式),但是實際施行是有難度的(接觸人口數x使用字詞數),還是回到根源來了解”人心”比較正本清源(自由心證?),雖然依然有很高的機會雞同鴨講,但也比較貼近現實...人與人本來就是獨立個體,不會有完全一樣的人,也很難有完全相通的兩顆心
ps:星艦迷航Star Trek(電影)中的博格人以科技達成了無障礙溝通,但大家都怕死他們了...
除了語言(包含肢體語言)、文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否還有更有效的工具?
如果找不著更有效的工具,那也只能「遷就」語言與文字了罷...
人生憂患識字始
粗識姓名便可休
事已至今莫奈何
休言欲飲孟婆湯
高梁可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