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上,一開始看還頗有感觸,但書看到後來就漸漸麻木了。導論寫得好,結論也想看,但中間的許多鋪陳就顯得稍冗贅了些(這本書,有一半的篇幅是在說明:為什麼選擇這麼痛苦)。
有選擇,比沒有選擇好。但現代人比從前的人選擇多,卻似乎沒有比較快樂?
原來,選擇也是一項負擔。有時,甚至會因「不確定是否選錯」而苦惱。尤其是,選擇有機會成本,選了一項,就表示捨棄了其他所有的選項。此外,人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傾向:滿足感並是不建立於客觀的基礎(例如,實際上賺比較多錢),而經常在於主觀的比較(例如,雖然實際上賺得少,但比身旁的人都要多)。
人還有「適應性」的特質:一件美好的事物,帶來的愉悅都是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愉悅的感覺就會漸漸褪去,剩下的只有舒適感而已。而每個人,應該都可以舉出一長串適應性的例子。例如,小時候我覺得蝦味先很好吃,但漸漸地就「適應」了,覺得它不再那麼美味;剛買筆記型電腦時,帶著它四處遊走,覺得好棒,但習慣後,也就只感覺到方便而已。
於是,書末的建議「竟」也類似於老生常談:
- 如果能學著滿意於舒適的感覺,當適應現象發生時,就不會那麼失望;
- 若能有意識地對美好經驗或抉擇心存感恩,對不好的經驗淡然處之,就可以大大改善主觀經驗;
- 在這個複雜多變、充斥各種選擇的世界裡,學會滿足,才可能得到內心的寧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