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03, 2006

關於人的適應現象

選擇的弔詭」提到,我們會逐漸習慣新事物,然後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而當你習慣、適應了各種樂趣的來源,這些就不再是樂趣的來源了。更糟的是,新的經驗也可能會改變參考點,使得原本已經夠好或甚至更好的事物,在經歷過新奇的經驗後,顯得不夠美好。

書中提到一個相當著名的實驗,比較了兩種際遇的快樂程度。其中部分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中,贏得五萬到一百萬美元不等的彩金;其他參與者則因為意外事故導致半身癱瘓。當然啦,若實驗結果是「彩券得主比癱瘓病人快樂」,那就一點也不奇怪;但令人驚訝的是,經過數年,彩券得主並沒有比其他人快樂!(如果在彩券公布的第一時間詢問,得主的快樂程度都接近滿分;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逐漸習慣新情況。)

於是,為了得到樂趣,人必須不斷追尋更新鮮的愉悅感。但適應現象,卻說明了這種「樂趣不斷歸零」的苦果:就如同在跑步機上,不論跑得多快,只不過一直在原地打轉。

書中也提到,

  • 「人顯然無法準確預測各種經驗將會帶來的感覺」(高估喜樂的影響)

  • 「不管是多麼珍貴的抉擇,都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的轉變,但我們有時仍以為抉擇會大大地改變生活」(哦,真的是這樣嗎?有時,我還真以為抉擇可以大大影響生活呢。早個幾年取得學位、選擇到一份好工作、甚至中個樂透頭彩,經過數年後,影響真的如此微不足道?)

  • 「許多對人生的失望,固然是事後覺醒,其實也經常是對適應現象的錯估」

於是,就如同一般的勸世良言,此書也建議讀者要懂得感恩惜福。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平淡的生活自然有味道;繁華的生活背後常空虛.
不過了解並且不被誘惑的人太少了,以比較禪宗的觀點,只要有感覺或想法,就可能陷入執著,而苦苦追求...
或許自在的接受生命中的一切,作自己能自然而作的,才能不出世又能無痛苦,但這似乎又太無為了?
為此已苦惱了許多年...(太執著於不執著?)

tu 提到...

通常,人只能苦苦地追尋一些別人(或社會)所定下的目標。但這山還看那山高,外國的月亮也總是比較圓。偶而回顧,才驚覺歲月已逝,自己竟也青春不再。

能夠了卻塵緣,無憂無苦,那是很高的境界吧。

就如同先前的 post: 「執著是苦」。但要真能不執著,難啊~

被掛掉的阿尼 提到...

反正活著也很無聊, 就給自己一個目標當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