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英文程度不怎麼好的現實。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最近比較能用輕鬆的心情,來閱讀每週聯合報所附贈的 New York Times。
這個星期的封面標題是「Reaching for a Better Life」,一幅大大的兩對新人結婚照,很觸動人的好奇心:究竟是什麼內容,讓人能夠擁有比較好的生活?
喔,原來是在報導說,在亞洲的一些國家,未婚男性越來越不容易在國內找到適當的伴侶,因而衍生出「結婚市場」(Marriage Market),導致「異國婚姻」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國家的人民,普遍都仍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隨著性別篩選科技的進步與普及,造成了男女比例的失衡;再加上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就導致相對弱勢的男性很難在國內找到對象。
令我感到訝異的是,這篇報導說,在韓國,異國婚姻(通常是較為富裕國家的未婚男子,到中國大陸、越南、或泰國等地尋找新娘)的比例,已經從 2000 年的 4% 增加到 2005 年的 14%。百分之十四?那可是不小的比例啊。(嗯... 那麼台灣的情況(謝謝 askker 提供的連結),又是如何呢?)
來自較為富裕國家的新郎,通常在本國都遭遇到求偶的困難;而來自較為窮困國家的新娘,則通常都嚮往更好的生活。兩方各取所需,造就了異國婚姻的市場。在為期五天的旅遊行程中,尋找伴侶的男女就從完全不認識的狀況下,選擇並決定了自己的另一半。
只是,我真的頗感好奇:「王子與公主」在如此有效率的婚姻仲介下,配對成功之後需要哪些努力、必須經過哪些磨合,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5 則留言: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
95年國人總結婚對數中,配偶為外籍人士(不含大陸港澳人士)者佔6.7%,為大陸港澳人士者佔10.1%,兩者合佔16.8%,較94年下降3.8個百分點。如與92年之最高峰31.9%比較,降幅達15.1個百分點。
http://www.moi.gov.tw/stat/main_1.asp?id=2584
看來以後衍生的社會問題可不小
已經算社會現實, 不算社會問題了
內政部還算坦白,有說明這幾年比例降低的原因:
本部自92年12月起全面施行大陸配偶面談制度及外交部自94年起加強外籍配偶境外訪談措施,使近3年來大陸及外籍配偶結婚登記人數呈現驟減之現象
嗯... 很有趣。
但大陸/外籍配偶面談制度對人權的傷害,是愈來愈多「新台灣之子」的母親們心頭的痛。
政府抓不了外籍賣淫女和本國買春男,就去拷問所有外籍/大陸新娘,從姿勢、次數、喜好、特徵…全都問。
台灣人曾經抗議拿綠卡時被歧視,如今也在複製一個沙文國家。
啊呀, 柿子總是挑軟的吃, 娶外籍新娘的有很多是社會上比較弱勢的, 所以就常被拿來掛掉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