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14, 2009

《培養小孩的責任感》:之二

在上一篇貼文後,廖給了一個困難的作業:那五句話該怎樣說?

問得好。我其實已經看過作者給的一些建議,但囫圇吞棗,並沒有吸收與思考,所以當場就愣住了。現在或許是回頭再重看一遍,再仔細品味的好時機。

該如何對孩子說話?

《培養小孩的責任感》的作者說,我們不應告訴孩子該做什麼,而是將做決定的責任放在孩子肩上。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我們不應告訴他們界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在哪裡,而是藉由思考性的語言,來設定孩子的界限。

思考性語言告訴孩子我們允許什麼、會做什麼,以及會提供什麼。爭吵性語言則包含三種類型的命令: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不許做什麼、以及父母不會為他們做什麼。

作者提供了許多「思考性語言」與「爭吵性語言」的例子:
  • 孩子大聲說話且對父母不客氣
    爭吵性:別用那種語氣跟我說話!
    思考性:你聽起來很生氣,等你的聲音降到跟我一樣溫和的時候,我很樂意聽聽你想說什麼。

  • 孩子偷懶不想做功課
    爭吵性:你去做功課!
    思考性:等你做完功課,可以來和我們一起看電視。

  • 兩個小孩在吵架
    爭吵性:好好相處,別吵了!
    思考性:等你們解決了,隨時歡迎你們回來。

  • 孩子沒有做家事
    爭吵性:去修剪草坪,現在就去!
    思考性:等你修剪完草坪,我就帶你去踢足球。
作者也談到一些「提供選擇性讓小孩選擇」的例子(括弧內是思考性語言):
  • 現在就穿上外套!(你想帶著外套還是穿上它?)

  • 我說穿上你的靴子,因為外頭下雪,這就是為什麼!(你想現在穿上靴子,還是到車上再穿?)

  • 我想看足球賽,安靜點!(你想乖乖在電視前面,還是到房間去吵?)
因此,那五句話的說法,應該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必須看當時有什麼可行的選擇吧...

2 則留言:

Ankh 提到...

學長真是太可愛了,佩服佩服佩服。

tu 提到...

雖然我自認為已經有在努力,但功力還是很差的...

所以,看不出那裡可愛,那裡可以佩服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