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代的數學學得很差,導致現在看許多「有些理論性質的」東西都似懂非懂。
前些時日覺得在實務上統計相當重要,因此花了一些時間看基礎的機率統計書。雖然對比較複雜的數學推導仍然心存畏懼,但終於慢慢知道為什麼「中央極限定理」那麼重要,終於對「最簡單的假設檢定」(與其背後的假設)有了些了解與感覺。
也許再過一陣子(這「一陣子」可能是半年或一年以上吧),就得看些更基礎的東西,把微積分也從書櫃裡翻找出來。不過,大專標準微積分的書籍都太過於厚重(範例與習題佔了太多篇幅),不怎麼適合我放在背包裡帶著跑。所以,或許高等微積分、或者數學分析的教科書會比較合適。
帶小朋友讀經,第一次完整地接觸到中庸、大學、以及莊子的文章。照著字本(的注音)讀過去,自己對內容多半也都看不懂。但奇怪的是,誦讀多了,竟然也能隱隱感受到這些文字的魅力。
李家同認為國小應該以大量閱讀來取代精讀,這話有相當的道理。但有些文字(例如大悲咒)是需要被「誦讀」或「發音」出來,才會有成效的。
越學越回頭。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不同時期竟也能得到不同的體會。
5 則留言:
有沒有想過不是從前不懂,而是現在年紀大的腦袋變僵硬的關係?
現在學習速度慢,多少是因為有些年紀了。
只是,不知道從前是怎麼搞的,讀書竟然都弄錯方向,所以沒有抓到要領。現在回頭看,倒是越學越有興致...
看來你的狀況比較好,我不只記憶力降低,連理解力也退化,更不用說什麼讀書方向囉 Orz
覺得年紀大一輪之後理解能力提升,但是記憶力和持續力下降許多。
看來只有我理解力降低了 @_@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