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算先記錄一下「上回交給項老師的論文」的後續發展,但對 Ankh 在上一篇 post 的回應裡提到:「看起來『幸福的必要條件』並不像是《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的副標,因為在摘錄裡看不到任何關於『幸福』的內容」頗有些感觸,所以臨時更換了這篇 post 的主題。
其實,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知道幸福、快樂的定義是什麼。不過,我想這並不打緊,因為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幸福快樂,我們都對它們有模糊的印象。
在我的看法裡,《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一書的內容,幾乎都是在強調倫理道德的重要,然後用「對我而言不是很有說服力」的論證,強調這樣才能導致幸福的生活。
另一方面,這幾天正在閱讀的書《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其實更直接深刻地打動我的心。
這本書第一章的第一句話,就是達賴喇嘛說:「我相信人生的目的是在追尋快樂」。
他所說的「快樂」,當然不是一般所謂的「享樂」,而比較接近「喜樂」,一種天性上純真自然的基本快樂。
人生所追求的一些基本的快樂,譬如我們肉體所需要的食物、衣服、住處,都是必須要滿足的。
一旦這些快樂獲得滿足,情況就很清楚了:我們並不需要更多的金錢,不需要更成功或更有名,也不需要更完美的身材或更理想的伴侶。
就在此時此刻,我們有一個清醒的頭腦與心智,就足夠我們追求人生的快樂了!
一旦這些快樂獲得滿足,情況就很清楚了:我們並不需要更多的金錢,不需要更成功或更有名,也不需要更完美的身材或更理想的伴侶。
就在此時此刻,我們有一個清醒的頭腦與心智,就足夠我們追求人生的快樂了!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雖然目前自己只看了前幾章,但閱讀途中卻經常頗有感動。今天早上看到達賴喇嘛說的一些話,更值得細細品味:
我真正相信的是:慈悲心是人類存活的基礎,也是生命的真正價值所在。缺少了這一點,生命的基本價值就消失了。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自己不是一直想知道「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嗎?乍看到如此簡潔的「慈悲心」三字,自己還真有些反感,認為它不過是宗教徒的基本信念呢。
然而,經過這一年多的努力追尋,在內心深處,自己其實已經多少認同、尊敬、景仰佛家所提到的「慈悲」與「智慧」。欠缺的,大概是接下來的追隨與行動吧。
有些巧合的是,經歷前些時日小寶寶的一場大病,有人建議我多唸「大悲咒」。ㄟ,為什麼給別人的建議是唸「心經」,而給我的建議卻是唸「大悲咒」?會不會是就是因為我「比較欠缺慈悲心」的緣故啊?
6 則留言:
哎呀, 大悲咒你知道你唸的內容嗎? 那不成了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了. 至於心經是中文居多, 看內容也知道是叫你"心無罣礙", 小孩生病趕快去看醫生, 不要想太多
還是來自西方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比較有用.
----------沒有被掛掉就是快樂的阿尼
大悲咒是梵文音譯的,我當然不知道內容是什麼啊。
據說,大悲咒之類的咒語,重點是在「發音」,不是在文字的內容。
只是,我「很懶」的劣根性仍作用,當初在醫院有唸個二十遍,回家後就以「疲累、沒時間」推託了...
如果佛法無邊, 為什麼要用梵文唸才請得動^^ 唐三藏當年譯經, 只有中文找不到精確的對映時才用音譯, 例如 "波若" 雖然還是當說它是 "智慧" 但其實不太一樣
學長對不起,我來亂一下。我有一個朋友在學佛的時候跟我說,妳每天晚上都要唸大悲咒,要裝一「大杯」的水,然後把水擺在前面唸。持續三個月後(水不要換,每天都對那一杯唸),把那一杯水喝下去,身體就會變好(因為我那時身體不好)。我聽完還真是只能用現在最流行的字來表達我的心情...囧...
另外,學長,我覺得你做研究可能會比念大悲咒來的開心...開心的人,會比較慈悲...
哎哎哎,我沒看錯吧?裝一大杯水,然後過 30 天才喝?會不會反而不衛生啊?
只是,不確定是不是「做研究」就真的會讓我比較快樂。或許,就像那些高僧大德所說,快樂是從慈悲而來,因此先培養慈悲心還是比較務實、有意義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