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07, 2007

「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讀後感

前些時日看了一本書:「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作者是台大哲學系的教授。不過,在閱讀途中,我卻經常發現,雖然自己同意作者的結論,但是卻無法接受作者所提出的許多論述(或者說,論述在許多地方「跳得太快」,不夠有力)。

或許也因為如此,雖然還是能從字裡行間看到許多頗值得深思的片段,但對整本書的架構與組織,卻總感到有些模糊,沒有什麼特別的「讀後感想」。

於是,只剩下一些「自己認為算是重點」的摘錄:
  • 傳統哲學的四大主題:知識論、形上學、邏輯、倫理學。
  • 生命似乎充滿了矛盾。物質匱乏時,以為豐衣足食就是幸福美滿;衣食無缺,卻又發現日子無聊難耐。貧困的生命積極進取,富足的生活慵懶無助,存在到底為了什麼?
  • 雖然哲學的成果並不能解決生命存在的問題,但是哲學訓練可以使人透過追根究底的理性思辨,意識到人類存在的深層問題、體悟人的有限性。
  • 「道德」的簡單定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 知法是常識,守法才是道德。
  • 自由社會需要的品德:容忍差異、講道理、公共精神(公德心)。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包括「道德」,但「道德」不是全部「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就像很多人都守法,但是不見得有道德,因為他們都守在法的旁邊而已....現在很多政治人物都是很好的例子..%#$@^@&

匿名 提到...

看起來「幸福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副標, 在學長的摘錄中從頭到尾沒看到「幸福」.

匿名 提到...

呵, 亞當史密斯(經濟學之父)是大學哲學系的教授, 教的正是"道德哲學"
-----無道德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