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02, 2006

「資訊超載」讀後感

這幾天重新閱讀一本多年前看過的書:「資訊超載」。

雖然中文的書名叫做「資訊超載」,但這本書的原文名稱是 "Data Smog",或許直譯為「資料煙霾」比較貼近原書的意旨。然而,如果譯者真的這樣直接翻譯,書名就顯得太過古板饒舌,無法吸引具有潛在興趣的閱書人罷。

這真是個飽食 (glut) 的年代啊。從許多年前,自己就深切地覺得,在現今的資訊社會下,龐大的資料與資訊,經常讓人注意力無法集中、讓人思考的品質下降。資訊過載 (information overload),就像是吃多了食物,自己不但感受不到餐點的精美、甚至被龐大的攝食量給噎到了。因此,會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甚至在多年後重新溫習一遍,也似乎「有跡可尋」,而顯得理所當然。

坦白地說,我覺得這本書的論述,組織得並不是很好。不過,它的內容還是頗值得自己花些時間,靜靜地思考問題本質,與接下來的應對方式。

就像數個月前看過的「選擇的弔詭」,強調過多的選擇未必是件好事,「資訊超載」這本書也強調過多的資訊造成人們注意力不集中、鍛傷人們的理解力、危害人們思考的品質。資料與資訊的成長速度很快,但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卻無法仿效莫爾定律,每一年半就成長兩倍。

大致上,這本書的論述,是在強調一些資訊超載所造成的問題:

  • 商人們藉著各類的「升級」來販賣資訊焦慮(不升級就無法處理新的檔案格式、不買就不上時代)。

  • 各門領域的專家大量發表結果衝突、讓人無所適從的研究報告(微波爐、基因改造食品是否有礙健康?廢止核四是否真的對台灣有利?)

  • 網際網路雖然有益於小眾媒體的興起,讓關心特殊議題的人們有聚集討論的場所,卻無法凝聚大眾的共識、無法增進大眾溝通的質與量。

  • 要能夠深入學習一項主題,需要的不是一連串的新聞快報,而是對情勢有詳細與周全的分析與評論。(因而,作者也建議媒體 -- 尤其是印刷媒體 -- 不僅要「告知」訊息,也要扮演「資訊守門員」的角色,甚至「教育」讀者。)

  • 所謂的「資訊窮人」,他們最需要的並不是網際網路,而是基礎的教育、以及好的老師。(這一點頗有趣,它似乎隱隱在說,US$100 的電腦其實並無法解決「資訊落後」地區的教育問題...)

或許是因為人類本就是在「未知前景的狀況下努力前行」,這本書最後所提的藥方,仍然離不開傳統的建議:追求簡單的生活、讓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要過度信賴代理程式來過濾資訊)、關掉電視、每天多留一些時間看書...。看起來,要掙脫人類造成的資訊垃圾,需要的還是傳統的智慧,而不是「似乎越來越聰明」的軟體工具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