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27, 2007

工作雜記:2007/04

最近工作上的「待辦事項」增加了。

做的事情還是一樣:「寫論文」與「開發、修改、除錯、維護 THDL 檢索系統」。只是,由於自己寫論文的速度太慢、項老師希望系統能夠稍作修改來讓別人使用、再加上詩沛的善意提醒(提供「最新版本」的 metadata 檔、回報系統的臭蟲 bugs、以及使用介面的建議),因此必須撰寫或除錯的程式就增加了。換句話說,現在手頭「同時」有著許多小工作等待完成。

說來也是奇怪,自己在「寫論文」 -- 還是用中文寫的喔 -- 這件事情上,怎麼如此沒有工作效率啊?

上個月在「疲倦?茫然?」中,曾提到自己為了瞭解「簡單隨機抽樣」與「信賴區間」的概念,花了約兩個星期的時間。

不過呢,當我把「介紹什麼是信賴區間」的內容寫好之後,過幾天卻發現自己仍然因觀念不清而在推導的過程中有著瑕疵。

於是,又花了許多時間,大幅修改了原先的內容,然後請太太撥一點時間幫我看看,是不是還有重大或明顯的錯誤。

「之前不是就寫好了嗎?」太太問道。

喔,因為後來發現一些觀念與符號上的錯誤,所以... 就重寫這個部分了。看過之後,她似乎也同意我原先的寫法是有問題的。但... 為什麼之前沒有發現呢?

或許,之前沒有發現,是因為「答案是正確的」吧。太太知道「最初的條件」(實務上如何運用)與「最終的答案」(就是列在統計教科書上的公式)是什麼。因為先前的推導過程,也是我「很努力地勉強整理」出來的,所以若沒有仔細看,是不容易發現其中失誤的。

太太略帶佩服地(不要太認真:這只是我為了讓自己快樂些,拿來吹捧自己的用詞)說,我怎麼像是在寫教科書啊?我說,我也不知道寫論文與寫教科書有什麼差異呢。自己手頭至少有五本提到統計抽樣的教科書,卻沒有一本能夠讓我「看了之後真的有懂」(或許是因為自己資質太差吧)。所以嘛,很希望自己能夠從頭推導一遍。

我甚至不曉得這段內容會不會在最後投稿的內容中,因頁面限制而決定將它簡略掉。只是,自己弄不清楚一些基本觀念,卻大言不慚地引用「大家習以為常的公式」,總會讓我在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內覺得不甚舒服。

例如,我的博士論文就有運用到「信賴區間」的概念。但我敢說,自己當初並不了解「信賴區間」是什麼(腦子裡響起另一股聲音:喂喂喂,你怎麼啦?不怎麼了解,當然還是可以生產論文啊)

這回,我還是可以直接引用教科書上的公式(這可是標準教科書的內容耶,看不懂也敢來審閱論文?)。但我希望、也試著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強迫自己去推導、明瞭「實務上的抽樣」是怎麼與「理論上的機率」相結合的。

就是這樣。

僅僅這樣,就可以吃掉我數週的時間。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可以請問
為什麼會出現燒焦人偶的照片?

懶得登入的珍珠圓

tu 提到...

那不是「燒焦人偶」啦~

那是小傢伙在「蘇荷」課程中的一項作品(是立體的人像雕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