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31, 2009

對小孩的承諾

小妹傳來一份標題是〈我承諾愛你一輩子〉 的 Powerpoint 電子檔。

投影片的內容,主要是在省思台灣社會的教育問題,強調當孩子誕生的時候,我們都曾承諾要愛他一輩子,但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卻讓小孩陷入考試競爭的惡性循環,忘記每個孩子都各有其特色。

說得是很好啦。但我猜想,那些讓小朋友競爭排名的家長,應該也都知道吧。

所以,問題究竟是在哪兒呢?

就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吧。看到同學的表現如此優異,就算小朋友不在意,家長也會有些心急吧。大家都擔心小孩子長大後會沒有競爭力,而「考試得高分」則相對容易說服自己「並沒有輸給同儕」。於是,即使是利用補習來獲致優異的成績,也就在所不惜了。

這一陣子看「經濟自然學」,對書中的一個提問印象頗為深刻(我並不怎麼欣賞這本書,覺得它對許多問題的解釋仍然太過表面)。

它問說:為什麼美國多數州對上幼稚園的年齡有強制規定?

對應到台灣,這個提問就類似「為什麼對小朋友上小學的年齡有強制規定」。在台灣,如果沒有規定幾歲才能上小學,恐怕很多家長會「偷跑、跳級」,希望小孩能早讀一年、甚至兩年吧。

但有趣的是,書中說道,「假設大多數兒童都是六歲上幼稚園,但有對家長決定讓小孩七歲才進幼稚園。那麼這個小孩和同班同學比較起來,個頭和力氣都比較大,在智力與成熟度也會略勝一籌。於是他的成績將會比較好,也比較有機會踏上學業成功之途,未來順利進入理想的高等學府」。

換句話說,書中認為美國的家長會傾向於讓小孩「晚讀」而非「早讀」。真有意思。

那麼,承諾要愛小孩一輩子,又該如何做起?

我不知道。

然而,若是現在無法做到,又何能指望將來?就是即知即行,盡量在每天都能做到對小孩的承諾吧。

星期三, 3月 25, 2009

20090325 工作雜記

這幾天頗忙碌,疲累到有時會失神恍惚。

為了明天的「第二次 THDL-Pub 古文書 seminar」,必須更新資料庫。

光是執行相似度比對的程式,即使雙核 CPU 跑到滿載,仍需要三、四天的時間。接下來還有一堆資料整合的雜事,然後才能建立好新的資料庫,並對它進行測試。

早上將弄好的資料庫上載,下午卻發現處理時少做了一個重要的步驟,導致明清時期的日期沒有辦法正確轉為西元曆(例如「道光貳拾八年十月一日」的西曆日期是 1848-10-27)。

只好趕快進行補救。但光是處理一次這樣的流程,就需要忙碌四、五個小時。

遇到這樣的情況,實在有些衝動,想要換一台效能更好的筆記型電腦。可是上網看了看,竟然找不到效能好、價格也不算貴的十二吋寬螢幕筆電...

星期三, 3月 18, 2009

越學越回頭

大學時代的數學學得很差,導致現在看許多「有些理論性質的」東西都似懂非懂。

前些時日覺得在實務上統計相當重要,因此花了一些時間看基礎的機率統計書。雖然對比較複雜的數學推導仍然心存畏懼,但終於慢慢知道為什麼「中央極限定理」那麼重要,終於對「最簡單的假設檢定」(與其背後的假設)有了些了解與感覺。

也許再過一陣子(這「一陣子」可能是半年或一年以上吧),就得看些更基礎的東西,把微積分也從書櫃裡翻找出來。不過,大專標準微積分的書籍都太過於厚重(範例與習題佔了太多篇幅),不怎麼適合我放在背包裡帶著跑。所以,或許高等微積分、或者數學分析的教科書會比較合適。

帶小朋友讀經,第一次完整地接觸到中庸、大學、以及莊子的文章。照著字本(的注音)讀過去,自己對內容多半也都看不懂。但奇怪的是,誦讀多了,竟然也能隱隱感受到這些文字的魅力。

李家同認為國小應該以大量閱讀來取代精讀,這話有相當的道理。但有些文字(例如大悲咒)是需要被「誦讀」或「發音」出來,才會有成效的。

越學越回頭。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不同時期竟也能得到不同的體會。

星期五, 3月 13, 2009

20090313 工作雜記

超過一個星期沒有貼文了,最近到底在忙些什麼?

基本上,日常生活的繁雜瑣事並沒有什麼變化。至於工作上,倒有些經驗可以抱怨一番。

實驗室申請了免費的 Google Apps 服務,並利用它所提供的 mail service 來寄送 THDL 的電子郵件。想說 Goggle 這麼大的高科技公司,提供的電子郵件服務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有些意外地,昨天負責與學者聯繫的實驗室成員,透過 Google Apps 寫一封信給提供意見的使用者,卻被中研院防火牆認為是 spam mail 而退件了。

幾天以前,我就發現有幾位使用者,在申請了帳號之後,就失去了蹤跡。這讓我不禁懷疑,這些使用者並沒有收到 Google Apps 所寄出的郵件(申請 THDL 帳號需要填寫許多資訊,有誰那麼閒,填了一堆資訊之後,就再也不去關心它?)。

事實上,學妹透過 Gmail 寄給我的電子郵件,大概有一半會被我的 Thunderbird 認為是「垃圾信」、「詐騙信」或「釣魚信」。這些失蹤的帳號申請者,會不會是因為 THDL 所寄出的郵件被當成垃圾信,所以根本就沒有看到帳號與密碼?

另有一件烏龍事。圖書館的特藏組有一台「單機版」的「國民黨黨史館系統」,是用較早期的 THDL prototype 所實作的。特藏組的人希望調整使用者權限,來防止使用者誤刪資料檔。不過,由於她們對「如何設定權限」並不熟悉,因此弄了半天之後,竟然連系統也無法寫入資料,而產生錯誤訊息。

所以,收到了求救信。

排出空檔到總圖的五樓修理系統。奇怪的是,發現所有的檔案都被設成唯讀,但卻怎樣也沒辦法將唯讀的屬性給清除掉。最後沒辦法,只好修改程式,暫時將需要寫檔的部分略去,讓系統大致可以繼續工作。

過了幾天,圖書館人員發現有一些檔案無法開啟,所以又發了求救信。昨天我去看了一下,發現這些無法開啟的檔案,檔名都變成綠色的了。當時不知道檔名會變成綠色的原因(由於是單機版,並沒有網路通連到外界的 Internet),又覺得老是在修這些問題著實無趣,所以就打趣說「看吧,這些檔案被詛咒啦,所以檔名才會變成綠色,無法順利開啟」。

回家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經 Windows 系統壓縮的檔案,檔名會變成藍色」,而「加密過的檔案,檔名則會變成綠色」。由於程式所使用者帳戶並非將檔案加密的使用者,因此當然無法開啟加密後的檔案。

星期三, 3月 04, 2009

白日夢

項老師認為上週的 seminar 辦得相當成功,但也因此大家就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已經為了修改程式忙碌一個多月,這兩天才剛從流感中痊癒,看到有這麼多待辦事項,心裡就感覺頗為疲憊。想當初還以為「可以好好地休息一陣子」呢,果然是在做白日夢。

覺得大多數的人,看到「與己有些相關」的新事物,反應大概是
  • 先排斥: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 接著是挑剔缺點:這裡有錯字、那裡少了些什麼、加上什麼功能(但其實大家應該都還不會用)會更好。
  • 然後,如果最後覺得這些新東西其實也不錯,或者是趨勢潮流所趨,就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份類似的東西。
  • 最後,會希望自己也能分到一杯羹,最好能得到一些 credit(例如,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搭上順風車)。
若非時機成熟(氣勢足以引導潮流),新東西幾乎免不了總是會被誤解與爭辯,總是會缺東漏西。新的事物,經常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耐心說明與練習),才能讓大家逐漸接受。

真的該學習「多看見別人的長處」。於人於己,它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