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小妹轉寄名作家王文華的《OH MY GOD,我是中年人了~》。雖然該文在網路上評價不錯(文筆也真的很好),但我這幾天恰好在看曾野綾子的散文集《中年以後》,兩相比較,就還是喜歡後者的溫厚與韻味。
半個月前,帶小朋友到捷運地下書街買童書。離去前,在特價書區瞄到這本《中年以後》,匆匆翻了幾頁,覺得頗合自己最近的心得,於是就把它帶回家了。
摘記一些書中頗有意思的話語:
- 人對所有的事開始有了解,是從中年起。不是中年,談不上懂事。從中年起,人生才開始成熟,人才開始有忍受曖昧的力量,人的智慧、眼力、乃至經驗等,才能做高度複雜的判斷,不會胡亂行使單純的正義。
- 人到中年才開始恢復自己或是知道自己為何物,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有些事不是努力便可以達到的。
- 了解事情真相後,就無法簡單地斷定好人、壞人了。 ... 人,沒有完人。每個人都有他的習性,和對一些事信以為真的時候。沒有恰如其分者。
- 能理解到人與人之間以橫軸操作的正義,實不如神所歡喜的直軸之慈悲,恐怕是中年以後了。
- 人的有趣,便在於有時必須承認各自有偏頗的人生。年輕時,不曾想過世間也有無奈之事,完全相信理想能拖著現實走。 ... 當發現無論是醜陋的、悲慘的,都是有勁的人生時,是在中年。
- 中年以後,人與目前到手的所有東西都有離別的可能性,所以必須為失去做準備。所謂做失去的準備,並非準備不失去,而是準備接受失去。
- 年紀愈大,在看事情的時候,愈能多層次地從外觀、從內裡、從傾斜處等各種角度來看... 中年以後,思想有時會有如三稜鏡般的曲折。
- 人一次只能穿一件衣服,原則上也無法一次想兩件事。凡事無法兩面討好,不管喜歡與否,都必須決定事情的優先順位。中年以後,會深刻感受到選擇了一邊,就必須捨棄其他東西的務實性。(沒什麼大不了的。... 那就死心吧!總有做不到和做得到的事。)
- 我始終懷著感謝的心,從不覺得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有人其實獲得很多,卻總是埋怨。我告訴自己,因為獲得那麼多,所以至少要經常對什麼死心,懂得捨棄。
- 我很想感謝人生中的各種試煉。完成之所以遲到,是為了讓我們慢慢品嚐「值得活的人生」這個過程吧。如果過早完成的話,相信直到走完人生全程,必會覺得無聊。中年以後才留意到,命運是如此地關懷著我們。
1 則留言:
現在在乎的是:活的快樂?活的健康??活的久???
只要健康快樂,不是最後一個掛掉,應該算不錯的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