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04, 2006

領導人的逆思考:自由思考

最近沒有什麼新發展與收穫,所以我只能試著將看書的一些感想寫下來。

從嚴格些的角度看,這樣做似乎有些「灌水」的味道。但是換個角度想,一本書若是內容豐富,感想本來就不容易擠在一篇 post 裡充分描述。因此,分成多個篇幅,慢慢地消化,應該也不壞吧。

前兩天摘要地描述「領導人的逆思考」裡的「中性思考」。接下來,我對書中提到的另一個概念「自由思考」也頗有感觸。

書裡提到,有些人很鄉愿,專門澆人冷水。這是自由思考的最大障礙。當他們聽見新想法時,並不會想到成功的可能,而是直覺地搬出所有可能失敗的理由。他們或許衷心地認為,這樣大家就不會浪費時間去考慮愚蠢至極的爛點子了 --- 他還等於幫大夥兒一個忙呢。然而,這種人其實才是扼殺自由創意結晶得元凶。(我想到自己從前似乎也頗常潑大家冷水。而或許是最近比較「成熟」了,就算覺得某些想法成功率極低,似乎比較會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描述、與討論。)

自由思考的關鍵,首先是讓自己思索最荒誕的想法,然後才想到實際執行的種種限制。多荒誕?作者舉了一個自己曾經設計過的電子控制系統迴路來作例子。作者說,在 1967 年,他想找出控制洗碗機的新方法,乃至「想破了頭」,強迫自己想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乾草捆、大象、星球、瓢蟲、沙發、微生物、法國號... 等等,把它們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組合在一起。這個練習相當不簡單,但是多做了幾次後,他的腦海中忽然浮現(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系統迴路圖,因此造就了一個後來申請到專利,用在數千萬台家電用品上的新發明。(透過作者現身說法,真的有人曾因這樣「自由思考」而受益,感覺就很不一樣。)

這本書還說,大多數的新發明,其實只是既有成品或技術的新組合罷了。因此發明是否成功的關鍵,便在於想出既有元件的空前組合方式,以解決問題。這讓我想到,MPH 在他的 blog「膠水程式與膠水角色」裡,似乎將元件組合看成「為了讓某些東西勉強運作,因而不得不把元件用膠水黏起來」的苦悶差事(我從前也如此覺得罷),似乎太小看「元件組合,其實是多數新發明的根基」這件事情了。

作者說,真正的自由思考其實非常辛苦,通常得花上相當的工夫,還要有決心不讓它淪為白日夢或空想。然而,很多的創新都是這樣的:一旦被發現和製成後,一切便看似理所當然;然而在此之前,一切卻都是茫然而未知的。我想,或許我從前「不夠成熟」,就是因為不能深刻地體會、了解、感受這些(或可說是理論與現實的落差)吧。

2 則留言:

lcat 提到...

「書裡提到,有些人很鄉愿,專門澆人冷水。」
--看起來在說我一樣 :(

tu 提到...

喵嚕嚕,不要這麼悲觀嘛~

現在樂觀些,還來得及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