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4, 2006

不矛盾的衝突

回鍋做 post doctor,參加實驗室多次 meetings 後,忽然有些感想。

項老師最近常說,他希望做「可以用、合用、好用」的真正系統,而不僅是「花拳繡腿」的玩具系統 (toy system)。此外,他也希望在系統裡,整合研究的成果,因為「研究」與「好用的系統」彼此應該是不矛盾(甚至相輔相成)的。

那麼,為什麼實驗室一直「做不出」或者「做不好」這樣的系統呢?

時機不夠成熟,當然是一項很重要的原因。然而,任何引用新研究成果的系統,在「實用、好用」前,面對的必然都是一大片待開拓的蠻荒地。因此,單純地把責任推給時機,似乎不是很合適。

我的感想是,研究與開發雖然在「最終結果」上彼此並不矛盾,但在「過程」中,卻是彼此衝突的。研究要留意的是如何發現處女地與其相關問題,如何把複雜的現實,從有趣的面向簡化出通用、簡單、合理的模型;但開發卻是「貨真價實」的開拓,需要顧及現實的可能性與各類成本,需要顧及終端使用者的需求與使用習慣。

換句話說,或許「研究」是科學性質導向的,而「開發」卻是工程性質優先。軟體工程師在做決策時,必須受許多複雜因素的限制,包括時間、成本、系統效能、可靠性、安全性、使用者需求等。軟體開發者甚至必須在開發早期,就得從繁多「彼此經常有衝突」、「可能具有潛力」的開發工具中,決定那些是系統所必須呢。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感覺上「可以用、合用、好用」是個進程,總是要先可以用,再修改為合用,最後才會是好用,而「研究」似乎會比較停留在「可以用」,甚至在「可以用」之前就停了,所以距離「真正系統」就比較遠一些了....

tu 提到...

是啊。

然而,或許是因為項老師比較沒有實務上的經驗,他似乎總認為,有了理論(模型)後,系統是「水到渠成」、「手到擒來」,很容易達成的...

被掛掉的阿尼 提到...

我覺的是現在學生心態的問題, 包括在幫張大帥帶台大電機的學生也是如此. 因為他們會用"我只是研究生","我只是想畢業"來要求最少化付出. 最常見的就是都不理我, 時間到了最後蹦出一個講了一堆大道理, 但其實什麼都沒做的東西.而我, 就是讓他死....所以我收過十幾個研究生, 到現在只有3個畢業....
我連大學部的專題都是真正可用的系統, 而且現在快每個行業的系統都做過了
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學生, 告訴我這個結論:"你堅持什麼, 就會影響別人什麼"

mph 提到...

「讓他死」,真是威風啊。看我哪天能講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