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3, 2006

從「罄竹難書」談起

報載陳總統在 520 說了一句「志工偉業『罄竹難書』」,引發一陣議論。

議論的源由,是國家元首似乎錯用了這句成語。錯用也就算了,教育部長卻「硬拗」說,這樣用也不是不可以。

「罄竹難書」到底是什麼意思?字面上看,的確只是講述「用盡所有的紙張都寫不完」;因而陳總統這樣說,應該也沒什麼大礙。問題是,這個成語一般是用來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而就如余光中所言,成語是「不平常的用語,背後有千百年累積的傳統」,即使是國家元首、即使是教育部長,也不應恣意替成語加添新意義。

觀諸陳總統的言論,或許他也只是文化素養不足、語言能力不佳罷了。回想一下,之前他不是曾把「本因坊」錯唸成「本田坊」,而呂副總統也曾把「黑面琵鷺」唸成「黑面琵鷲」嗎?這或許只是彰顯出,許多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亟需改進加強。就像自己在前些日子的 post「隨波逐流」裡,也曾提及自己在語言上的運用能力,其實是很差的。

在現今的社會裡,要求政治人物必須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合宜的表達能力,似乎是稍嫌嚴苛了些。然而,教育部長的「護主」反應,看起來不但沒有知識份子的良知與骨氣,而且似乎還刻意地指鹿為馬(顛倒是非),就真的令人很感嘆息了。

2 則留言:

被掛掉的阿尼 提到...

大人物講話, 其實都先有人擬稿, 雖然陳水扁常"脫稿演出", 但新聞記者會事先拿到新聞稿, 所以每次脫稿時, 都會被報導"又脫稿了". 520當時並沒有這樣的報導, 所以那個撰稿的人應該已經被阿到死了^^

匿名 提到...

一點資料供大家參考
http://blasts.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_25.html
言之無物:[媒體] 孤陋寡聞、腦殘弱智、罄竹難書 舉例道:

* 黨國元勳張岳公
…,對革命建國之事功,罄竹難書,…。

* 佛指舍利
佛恩浩蕩,罄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