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19, 2009

《培養小孩的責任感》:之三

終於把這本《培養小孩的責任感》看完了。

自己看書經常只是停留在「不求甚解」的階段,沒能反芻吸收,沒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如果問問自己,這本書到底在說些什麼?通常得到的回應就是「呃... 不清楚耶」。

感謝廖在前面的貼文中出了作業,逼迫自己回頭再複習書中的一些重點。嗯,這回似乎真有些感覺與想法了...

就如同書中導讀所言,這本書的作者強調,要培養小孩的責任感,不是用嘴巴說「你要有責任感」就可以,而是要以身作則、示範負責任的行為,要使用積極思考的語言、選擇適當的時機說話、提供合理的選擇,並安排自然的後果來讓孩子練習承擔起責任。

我對書中的幾個例子感受頗強烈,卻自認沒有這樣的勇氣來嘗試。例如作者舉了一個親身的經歷(以下是網路上的貼文,內容與中文版的譯文不同,似乎是來自彼岸的翻譯):

  科羅拉多那天早上非常寒冷。我們一家(福斯特家庭)有事情要出門。大家在門口集合,我的妻子問我們六歲的兒子:「安德魯,你不要穿一件外套嗎?」

  安德魯說:「不,我不需要穿我的外套。」他當時就穿了一件T恤衫。我妻子作出了一個負責任的大人應該做的樣子,她說:「好呀,不過我會穿上我的外套。」接著,她穿上了自己的外套,然後全家人都上了車。

  出門才過了兩個街區,後座就傳來了一陣沉悶的聲響,錯不了,是牙齒打顫、全身哆嗦的聲音。我的妻子又說了:「是不是後座有人起雞皮疙瘩啦?」

  「嗯……嗯」安德魯開始結結巴巴了。接下來從他嘴皮裡冒出來的一句話就顯得有點兒明智了:「下,下次,我要,要,要穿我的外,外套!」

  「親愛的,聽起來像是個好主意。」(我們的車程夠遠,遠到可以讓這個教訓被聽進去,但又不至於遠到讓安德魯凍僵。)

  要是我的妻子一開始的時候說的是:「穿上你的外套,外頭很冷。」安德魯可能會說:「不要。」如果她再說:「我是你媽,穿上外套。」那麼坐在後座上的安德魯或許暖和得很,但是,他會很討厭他媽,而且最後什麼教訓也沒得到。他可能會想:「好吧,我就把外套穿上,但那只是因為你要我穿的。等我以後長大了,我就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穿外套了!」

  小孩子們要是不聽話,家長可以用命令來壓制他們,不過這樣得到的好結果只能是短期的。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再開始叛逆的時候,家長的命令往往就治不住他們了。

  要允許孩子們在相對小的年齡,就練習如何在簡單的事情上做決定。這樣可以教會他們去思考,並掌控自己的生活。當青春期來臨時,他們就更不容易受到同儕的影響,不易出現酗酒、吸毒、亂性以及其他不良傾向。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出聰明的抉擇。在青春期這種棘手的年紀,孩子會成為父母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會成為他自己最好的朋友。

自覺做不到的原因,是因為若東施效顰一番,導致小朋友感冒(在台灣,只要天氣稍涼,長輩們就會要求小朋友穿長袖;而且台灣的感冒病毒好像也比較多),那可會替自己惹上不少麻煩的。

摘錄作者提醒,如何提供小孩選擇的藝術:
  • 口頭上的選擇不要太多,最好不要超過兩種(例如,「你要今天早上整理房間,還是下午整理」或「你要喝鮮奶,還是巧克力牛奶」),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還有額外的一種選擇:如果他不決定,那麼我們就會替他做決定。

  • 提供的選擇,一定都要是父母可以承擔的選擇。(小孩可以「真正地」從中選擇他喜歡的那一項。即使父母更喜歡另一項,也應該尊重小孩的選擇。)

不要讓選擇變成威脅。當父母對孩子說:「你要不就去整理房間,要不就是晚上不能看電視。」這跟老板對我們說:「你是要今天完成報告,還是被炒魷魚?」沒什麼兩樣。我們必須提供真正的選擇,而不是威脅。

沒有留言: